谈中秋节
秋季,一年的第三季,中秋,即中间的秋季,指农历八月。八月三旬中,中旬为佳,大自然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农村一片秋收秋耕秋播的景象。在这美好的中旬中,又碰上十五的月儿最明、最圆、最好看,故古人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江南百姓过中秋,一般俗称“过八月半”。吴地的习俗是:中秋前夕,人们多以月饼、火腿、菱角、桂圆等礼品馈赠亲朋好友,称为“送节礼”。毛脚女婿与新女婿,尤要给丈母娘送厚礼。此日早晨,各家吃“糖芋头”,即将芋艿加少量盐煮熟,然后再放红糖、桂花,鲜糯甘美。有些人家,还先供祖先。晚上,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要尽可能地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饮酒、赏月。晚间,妇女在门前或天井设香案,供月饼、菱藕,烧香斗,以“斋月宫”。苏杭一带的一些贤达和雅士,常常相邀花前月下即兴赋诗。
越地的习俗是:中秋之夜,在庭院中放“八仙桌”一张,上供素月饼、水果、老南瓜,另供凉水一碗,焚香燃烛,称为“供月”,妇女儿童依次列拜,称为“拜月”。周作人有《中秋》诗曰:“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
现在城市里的过中秋节,如杭州,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及与家人团聚是较兴盛的。我院地处钱塘江边,无论赏月、赏桂、观潮都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妨建议没回家的同学,可在八月十五或前后,围绕月亮,举行诗歌朗诵会,音乐会,舞蹈戏曲表演等。节目很多,从音乐来说,中国的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月儿高》、《花好月圆》、《灯月交辉》、《二泉映月》、《月夜》等。外国的作品有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德彪西《月光曲》、德伏夏克咏叹调《月亮颂》、轻音乐《月亮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