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近几年来,在学院党委和基础教学部的关心和领导下,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作为一个教学单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目标,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立足于教学主渠道、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培养人才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引导学生确立“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现将情况交流如下:
一、完善教学规范,改革教学方法
(一)完善教学规范
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浙江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为标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扎实认真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
根据教育部和学院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按照“98方案”,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26学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1学时)、《法律基础》(26学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1学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从06级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54学时)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2学时),并根据学制分别完成。三年制学生分两学年完成,第一学年“基础”课,第二学年“概论”课,周课时2节;“一贯制”学生一学年完成,第一学期“基础”课,周课时3节,第二学期“概论”课,周课时4节。
围绕各科教学大纲集体备课,指定一位老师作为同一层次课程负责人,负责该门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等具体事务,并对同一层次的班级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重点和难点、统一作业本和稿纸,期末统一试卷测试,实行考教分离。根据学院要求,建立健全了学生作业批改制度、教学研究制度、考前辅导制度、教案检查制度、外聘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等。经常性开展教研活动,就教学实践活动安排、规范教学、“一贯制”学生的教学艺术等进行经验交流,并通过院督导组、部督导组和同行三层听课体系掌握教学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单列专项经费用于教学建设,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费的投入,2005年比上一年度增长81%,2006年增长了94%,生均超过24元。
(二)改革教学方法
第一,实行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每班人数控制在50人以下,最小的一个班仅25人。我院大学生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组织纪律性不强,专业情结浓厚,文化基础薄弱。各任课教师非常重视因材施教,研究、分析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及各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学生疏导、沟通,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各取所长、扬长避短。对个性鲜明的艺术类学生进行分类疏导,尝试运用启发性、对话性的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三贴近”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大力促进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鼓励教师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方言教学等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我院学生实际的文化课教学模式,开设公开课,展示教研教改成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感化学生。同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相继开展了“参观浙江省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上饶集中营图片展”、“参观上海科技馆”,举办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系列活动等。
第三,努力将艺术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德育与艺术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都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诉诸于个体的心灵,启迪人的内在感情,最终归总到人格的塑造。艺术实践是我院教学的一大特色。例如,与浙江省老年大学音乐专业师生联谊交流活动,与未成年犯管教所、城西学校的联袂演出活动,就是为学生提供平台,锻炼提高他们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积累经验,陶冶情操,展示风采,感受应具备的优秀职业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生活是艺术创作唯一的最丰富的源泉”的观点。因此,结合学院的自身特点,加强与专业系部、学生工作部门的合作,努力将艺术实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寓教于乐,淡化说教的痕迹,增强人文色彩,增强教学实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四,积极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不断充实音像资料库和图书资料库。学校广泛推行现代教学技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积累了一批教学影像资料,如影像资料《艺术人生》、《毛泽东》、《邓小平传》、《改革开放二十年》、《对话》、《今日说法》、《百年中国》以及课件《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等,这对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通过观摩《艺术人生》中校友周迅、舞蹈家杨丽萍、艺术家王晓棠的成长历程,以及探讨比尔·盖茨的成功秘诀等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成功人士不懈奋斗、努力创造的人生价值,明确从中应该借鉴什么,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需做好哪些必要的准备(条件)等,使学生们能看到人生未来的希望。
第五,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结合我院学生具体实际,采取考试成绩与日常操行评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比例从7:3调整为6:4,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表现、到课、作业、实践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全面、客观反映我院学生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考核及格率平均在90%以上。
二、重视队伍建设,提升教科研能力
(一)重视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实行倾斜政策,鼓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如对取得在职研究生学习资格的青年教师给予脱产一年的学习机会;尽可能地为教师进修、培训创造条件,平均每位教师每年有一次出省和两次省内学习的机会,如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省内学科的教学研讨会,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经常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听取全省性各类高水平形势政策讲座;承担学院党校的管理和教学任务,担任文管系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工作等等。通过学习和交流,使教师掌握思政课教研的最新动态,提高和完善业务水平,进而使教学工作更加深入实效。
目前,在专职教师队伍中,有学科带头人1名,青年骨干教师1人,有硕士学位的1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1人。
(二)提升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学校在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
据不完全统计,思政课教师共撰写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省教育厅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 省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立项课题《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现状与德育对策》和院级课题《艺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已结题,厅级科研课题《艺术院校和谐教育途径探索》正在审批,并有主持或参与的院级课题若干个。
三、认真研究问题,探索思政工作新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从大环境看,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等价交换、追求效益的规律和原则迅速渗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引发了义与利、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使学生过分沉溺于感观享受而放弃对精神和灵魂的陶冶;学生忧患感强,就业压力重,重视技能训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从小环境看,我院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同时兼有高职院校和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先例可循,难以从其他本科院校中获得经验;实践教学缺少一套有指导价值的大纲;全院思政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由于教师转岗、退休的关系,专任教师人数有限,在具体事务性工作方面投入精力较多,疲于应付上课,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刻的反思;兼课、外聘教师较多,管理存在一定难度等。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必须进行大胆实践,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思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因此要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我院师资力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立以党政干部为领导队伍,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为教学主体,班主任、辅导员为中坚力量,所有教师为社会资源的全员思政工作新体系,充分发挥党政领导、辅导员、专职党务干部以及有相关学科经验的老师的力量,实行“尊重学生与严抓严管”的双效管理机制。
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继续深入研究艺术类高职生的特点和艺术思政教育的特殊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我教育的潜能,弘扬主旋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把课堂教学向学生社团活动延伸,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聘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
今年下半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接受专项检查,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明确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