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戏剧教学
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才。教学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它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引导学生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去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
然而,当我们非常习惯地走在常规教学道路上的时候,耳边却不断传来否定学生能力的言论,它像电波一样冲击着教师们的头脑,引起了我们的反思。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发出不同的评价信息,从客观上反映出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着差距。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戏剧系通过重新审视技能教学,对比较单一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确立了以强化技能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原则,并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实践性、研究性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加强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意志品质的好坏关系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进入艺术院校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与基本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适当措施,加强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提高自觉性、自制力,锻炼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次,重视实践教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戏剧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具有自始至终贯穿实践教学的特征。社会上对我校一些学生缺乏操作能力的反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实践锻炼。要使学生获得熟练的舞台操作和表演能力,必须把系统的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近两年来,抓好专业实践各个环节的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戏剧系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科目。制订的戏剧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大纲,形成了课堂实训、表演教学、剧目彩排、体验生活、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系统。在实施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实际方法,使学生获得能力锻炼。
再次,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戏剧表演教学由单一性传统表演技能训练向多功能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戏剧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也是近两年高职戏剧表演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在高职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创造性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表演课,元素训练中就注入了创造因素,学期结束前,学生已经在老师指导下自找或自写剧本、自排自演。综合能力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体现了全面素质教育。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具有的潜能,将会在明天得到充分的发挥。
